图录号/艺术家:

胡澍 篆书史游《急就篇》

图录号:29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胡澍 篆书史游《急就篇》
图录号:
29
年代:
艺术家:
胡澍
材质:
立轴 水墨纸本
作品分类:
尺寸:
110×24.5cm×4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拍卖公司:
北京文津阁
拍卖会名称:
2015年春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心画-中国书法
拍卖时间:
2015年03月31日
备注:
声 明:
题识:史游《急就篇》,识颿世老伯大人教正,绩溪胡澍。
钤印:荄父胡澍印信绩溪翁释文:宋延年,郑子方。卫益寿,史步昌。周千秋,赵孺卿。爰展世,高辟兵。邓万岁,秦眇房。郝利亲,冯汉强。戴护郡,景君明。董奉德,随贤良。任逢时,侯仲郎。由广国,荣惠常。乌承禄,令狐横。朱交便,孔何伤。师猛虎,石敢当。所不侵,龙未央。伊婴齐,翟回庆。毕稚季,昭小兄。柳尧舜,药禹汤。
浅析胡澍四条屏
周敏
清代是篆书以及古文的一个全面复兴的时期,其学术背景乃是朴学的兴盛,学者们对访碑考据以无限热情,而书家们则逐渐以篆书、金文为祈尚。秦小篆如李斯“玉著篆”之铁线锵锵,写起来需要有极深厚的功力,才能达到那么紧致协调的美感,这种高技巧的要求显然不符合清人广大篆书拥趸者的需求。时势造英雄,邓石如以隶书笔意入篆,使进入篆书的难度大大降低,开流媚秀美一路篆书之先河,后人纷纷效仿之,蔚然壮观。
邓氏的筚路蓝缕开创之功的确不容置疑,但随着历史的发展,这种写法也出现其流弊的一面,即容易流于柔软程式,有违“今不同弊”之理也。比如清人篆书典型风格是:上紧下松,字势修长,说是“密不漏风,疏可走马”,实则去古意甚远;用笔扁平荒率而至粗俗,或者至末端重压出尖,笔形雷同重复,毫无生气。
生于清中晚期的胡澍对此弊病是有一定认识的,观其此组《史游急就章》四条屏可知他极力地避免同时代人的流风习气,而仿秦李斯《峄山碑》之用笔,取法高古,气息纯正。赵之谦曾盛赞胡澍曰:“我朝篆书以邓顽伯为第一。顽伯后,近人唯扬州吴熙载及吾友绩溪胡荄甫。”以赵之谦的学识而对胡澍推崇备至,观此作乃有所悟也。
细观此组作品,法度严谨,结构规整,略呈方形,空间排布不故做松紧对比,纯出于自然。用笔上清劲细瘦,使转圆润可爱,繁简疏密,自然天成。使得整体风格上遒
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