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录号/艺术家:

元人无款山水

图录号:949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元人无款山水
图录号:
949
年代:
艺术家:
--
材质:
镜心 纸本
作品分类:
尺寸:
59×25cm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拍卖公司:
福建东南
拍卖会名称:
2016年春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翰墨集珍—中国书画专场
拍卖时间:
2016年05月21日-22日
备注:
声 明:
款识:元人无款山水鹤城杨重英识于京师厂肆
钤印:霖、廔轩
鉴藏印:颐櫄庐秦通理藏书画印、怀民鉴定之印、梁章鉅鉴赏印
题跋:或问余曰,古人作画法百旬,其理无二致,故荆关董巨相承,第开片词单语,可知其何代儿孙,今观此祯,信手涂抹其笔墨于无形,是何究境?余曰:从人门者不是家珍,或者领之而去。说明:上海古籍书店旧藏

岚霏云气淡无痕

似乎自古文人的骨子里,就带着那么一点对“简逸”的追求,融入到文人化的艺术中时,则表现得更为直观。“简”之一字,约莫是清代画家王翚所说的“一派简淡荒率,真得象外之趣,无一点尘俗风味,绝非工人所知”;又如同恽寿平说的,仅仅是一水一石,就能使“千崖万壑不能过也”。而“逸”之一字,则《瓯香馆画跋》中记录的恽道生一言可以蔽之:“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,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,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。有处恰是无,无处恰是有,所以为逸。”董其昌在《画旨》中说,士大夫穷工极妍,师友造化,最终要画得米芾与米友仁父子的云山——大约在文人们眼里,这便是画之大成了。

清寒萧疏、逸笔草草,造就了文人画所追求的极高境界。然而这种“简逸”之风,却又的的确确不可知、不可得、不可捉摸。“高逸一种,盖欲脱尽纵横习气,澹然天真,所谓无意为文乃佳……若用意模仿,去之愈远。”文人们在画卷中,以疏淡荒寒的格局来布置出这样的逸气,以平淡天真的精神注入自己的笔端,山水的外表“画得像”已不再是他们追求的终极,毕竟文人们并非要勾勒出一纸半卷与真实世界一模一样的地图,点染、皴擦……他们试图构建的,是一个“不为法缚,意超于象外”的画中世界。

恽道生为周亮工作画自题:“逸品之画,笔似近而远愈甚,似无而有愈甚。其嫩处如金,秀处如铁,所以可贵,未易为俗人道也”;而李修易的《小蓬莱阁画鉴》中也说:“逸格之目,亦能从能品中脱胎,故笔简意赅,令观者兴趣神远,若别开一境界。”文人想要让我们感受到的,大约就是这样的“别开境界”吧。虽然只是寥寥数笔,其意境却深可体味,非笔画繁密所能及。王世襄在《中国画论研究》中,诠释了简淡笔墨产生放逸美感的原因:“何以逸品少许能胜人多许?逸品虽不可以笔墨繁简论,但逸品之作,终以简淡者为多。何以故,正以简淡之中,自寓有深远之意,且为繁密者所不能及。繁密既不能及,又奚必定取繁密乎?……简者简于像,而非简于意。”

如这幅“元人无款山水”一般,虽然已不知作者为何人,然而画中的“岚霏云气淡无痕”气质却依然散发出迷人的简逸之风。此画钤盖有“梁章鉅鉴赏印”、“颐櫄庐秦通理藏书画印”、“怀民鉴定之印”等鉴藏印鉴,梁章鉅为晚清文人,字闳中,又字茝林,号茝邻,晚号退庵,乃是楹联学开山之祖,著有《枢垣纪略》、《退庵随笔》、《文选旁证》、《归田琐记》、《浪迹丛谈》等七十余种刊行于世,其在书画收藏方面亦有成就。而“颐櫄庐秦通理藏书画印”一印的主人秦通理为民国时期的知名收藏家,江苏无锡人,曾寓上海,其室名曰颐櫄庐。“怀民鉴定之印”为画家周怀民所用鉴藏印。此画历经梁章鉅、秦通理、周怀民等多人递藏,或许这就是文人内心当中简逸疏淡的共有追求吧。从元代这种“简逸”的文人画兴起,一直经历过明、清的朝代更迭,哪怕是之后的民国以至于现当代,人们依然对这样的“逸格”之画迷恋不已。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