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录号/艺术家:

毕 沅 致杭世骏有关宣德炉的信札

图录号:38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毕 沅 致杭世骏有关宣德炉的信札
图录号:
38
年代:
艺术家:
毕沅
材质:
纸本 镜片
作品分类:
尺寸:
20.5×13cm  
起拍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中国书画古代作品暨明清信札手迹专场
拍卖时间:
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(周四至周六)
备注:
声 明:
识文:月杪两札奉寄,谅呈典籖。俭堂三兄收贮宣炉百十余种,款制悉备,可称大观。近辑宣炉志一册,书籍甚少,遗漏恐多。凡有可佐征引者,乞二哥广为搜罗。或书肆所有,俭堂嘱致即托代为购来,示知即奉价也。庄先生处一席,曾复之否。余再悉。堇甫二哥大人侍史。姻愚弟沅顿首。初五日。 鉴藏印:萝月山房 之谦审定 魏锡曾印(白)  说明:杭世骏上款。赵之谦、曹元询、魏锡曾鉴藏。 毕沅在本通致杭世骏的信札中主述为“俭堂三兄”搜集宣炉(宣德炉)之事。“俭堂三兄”即查礼,其与毕沅、杭世骏二人交好,同好章句训诂、金石文玩。 信中称,查礼专心收集、整理宣炉,近日喜获百十余种,且有成《宣炉志》一书的计划。因此,毕沅代查礼致信杭世骏,祈愿杭氏可帮忙留心,若有宣炉或记载宣炉方面书籍等物,皆可代为收罗。据《铜鼓书堂遗稿》记载可知,毕沅信中提及的《宣炉志》一书,应为查礼辑于乾隆五年(1740)十二月的《宣炉谱》。 在毕、杭、查所处的乾嘉时期,宣炉文化迎来了第三次兴盛的高峰。彼时,金石考据之风盛行,宣炉作为“文房首器”,成为文人雅士考据文玩器物类的典型。本通信札,即是此重要文化现象的文献留存。 此外,值得注意的是,信札上钤盖有曹元询、赵之谦、魏锡曾三家的鉴藏印。 三人之中,曹元询的活动年代较早。此人为嘉庆时举人,尤嗜书画,甚喜搜集古书、手迹、法帖等,常“易以土田”多方购之,不惧衣囊空空也。 赵之谦与魏锡曾二人则活跃于稍晚的同治年间。自同治元年(1862)定交后,二人往来亲密。魏稼孙常为赵之谦辑前人诗文、印谱等物,赵之谦则频为魏稼孙作书画、治印。魏稼孙癖于金石,对文学、印学颇有见解。魏氏祖上便与“浙派”丁敬等人交往。而丁敬,恰为本通信札收信人杭世骏的儿女亲家。 显然,以上不仅是此信流传有序的体现,更是乾嘉以来的文坛雅士间,对于金石文趣隔空应和的见证。 作者简介:毕沅(1730~1797),字纕蘅,又字秋帆,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,自号灵岩山人,镇洋(今江苏太仓)人。乾隆二十五年(1760)进士,廷试第一,状元及第,授翰林院编修。官至河南巡抚、湖广总督,博综金石书画,收藏甚富。著有《续资治通鉴》,《传经表》《经典辨正》《灵岩山人诗文集》等。 鉴藏者简介:1.赵之谦(1829~1884),字益甫,后字撝叔,号冷君、无闷、悲盦等,室名二金蝶堂,浙江绍兴人。咸丰九年(1859)举人。精于书画篆刻、金石考据学。书宗北碑,画学徐渭、陈淳等写意画风,印章取法“印外求印”,各方面造诣突出,为一代宗师。为近代六十名家之一。  2.曹元询[清],初名业,字灵悬,安丘(今山东省安丘市)人。嘉庆癸酉(1813年)举人,道光初举孝廉方正。有《萝月山房集》。  3.魏锡曾(?~1882),字稼孙,号鹤庐、印奴,室名绩语堂、非见斋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贡生。官福建盐大使。好篆刻,嗜金石拓本,收藏甚富。 上款简介:杭世骏(1696~1773),字大宗,号堇浦,别号智光居士、秦亭老民等,浙江杭州人。雍正二年举人,乾隆元年举鸿博,授翰林编修,官御史。晚年主讲广东粤秀和江苏扬州两书院。工书、善写梅竹、山水小品,疏淡有逸致,间作水墨花卉,亦古朴典雅。一生勤于学术,著述颇丰。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