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克艺术网>拍卖频道> 西泠拍卖> 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> 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>曾国藩、梁国琮  致陈源兖有关京官交谊及处世哲学的信札册
图录号/艺术家:

曾国藩、梁国琮  致陈源兖有关京官交谊及处世哲学的信札册

图录号:740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曾国藩、梁国琮  致陈源兖有关京官交谊及处世哲学的信札册
图录号:
740
年代:
约1840至1850年作
艺术家:
曾国藩、梁国琮
材质:
纸本 册页(共十九页)
作品分类:
尺寸:
23×13cm×2 23×12cm 23×10cm×4 22.5×12cm×2 24.5×12cm×10
起拍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西泠印社二〇二三年秋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中外名人手迹与影像艺术专场
拍卖时间:
2023年12月21日至12月23日(周四至周六)
备注:
声 明:
著录:1. 《曾文正公书札》,传忠书局编刻,光绪二年(1876)。 2. 《曾国藩全集 书信 一》P35、62,殷绍基等整理,岳麓书社,1990年。 3. 《曾国藩文集 3》P673,李翰祥编,九州岛图书出版社,1997年。 4. 《曾国藩全集 书信 上》P10,温林编,京华出版社,2001年。 5. 《湖湘文库 曾国藩全集 22》P49、57,岳麓书社,2011年。 说明:陈源兖、冯卓怀(树堂)上款。陈与曾国藩、梁国琮为道光十八年(1838)进士同年。 此为曾国藩、梁国琮入仕初期信札册,共19页,含曾国藩4通9页、梁国琮1通10页,集中作于1840年代(道光朝后期),即曾国藩仕途起步不久、回湘兴办团练之前。其中,曾国藩2通5页未见刊载,可补曾氏年谱、全集等史料之阙,弥足珍贵。 曾国藩信札围绕调职奉差、京官生计、同侪宴集、邸报抄阅、归乡守制等内容而作,涉及李星沅(石翁)、时大杭(苇洲)、劳崇光(辛皆)、雷以诚(鹤皋)、任泰(阶平)、倭仁(艮峰)、赵笠农、曾梅岩、王汉桥、丁士元、曾玉屏(家祖)等,对曾氏早年京官宦迹及处世哲学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。 其中,“十五日”“戊岁已寄”两通均为《曾文正公全集》《曾国藩全集》未刊书札。“十五日”信作于还京途中,有“前月廿日发陕西”“十五住保定”“订十九日到京”等旅次信息。检《曾文正公年谱》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充四川正考官,次月出都经西安入蜀,同年九月由成都回节,十一月二十日抵都门复命充文渊阁校理。信中行程与年谱相合,故此信当写于道光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(1844年1月4日)。再,曾国藩长子纪泽是岁入家塾,塾师即为上款之一的冯卓怀(树堂)。 “八月初九日”“八月八日接到手书”两信见载于曾国藩全集、文集、书札等著作,均提到陈源兖守制事,分别有“阁下遭此大变……渎孝子终天之听”、“阁下本月服阕”语;检《曾文正公家书》道光二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有“现在岱云丁艰”,而陈氏“服阕”在二十九年八月,结合信中曾氏谈及“兼署兵部”事(曾氏于道光二十九年八月兼署兵部右侍郎),则后信确作于道光二十九年。又,前信中有“因劳辛皆廉访之便”语,查劳氏于道光二十八年擢广西按察使(廉访),离京南下在八月十一日。故两信写作时间分别在道光二十八、二十九年(1848、1849)。 值得一提的是,曾国藩与陈源兖为湖南同乡,同科进士、翰林,后又结为儿女亲家,关系至为密切,“不啻一家骨肉”。可以说,曾氏处世哲学的形成,与陈氏的骨鲠谏诤不无联系。信中,曾氏指出陈氏在妻子亡故、同僚纷致奠仪后,陈“于雷鹤皋处独无谢书”,揣陈系因雷“于公幛称谓略傲然”而心怀芥蒂,遂开解其曰“此等处最不要紧,必须消融净尽,乃可为入德之方,亦即养生之道也。至要至要,务求三思”。而在指出挚友问题前,不惜援引自己两年前覆书劳崇光“语太唐突,至今见面,未免疚怍”的反例,委婉道出“可见人随时须养气,好留为他日相见地也”的处世观。曾氏为友以诚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。 梁国琮长信10页,约作于1840至1843年间,围绕宦友交游及科举仕进等内容而作,兼及太平天国举事前广东时局。涉及梁信芳(家严)、梁国瑚(家兄)、梁国璜、梁国琎、凌玉垣(荻洲)、周扬之(华甫)、周寿昌(荇农)、邹子律(春生)。写信时,梁氏在番禺居里丁忧期间,故信末署款有“禫”字。又,信中有“两舍弟服阕后原可赶赴春闱,因年来家务繁重,未易遽行,容俟下科同去,亦未迟也”语,所及“两舍弟”,指梁国璜(1844年举人)、国琎(1846年举人)兄弟,则梁氏守制期即将结束,可知此信约作于1840(梁国琮会试后两年)至1843年间。信中,梁国琮谈及粤中内外形势,谓“粤夷幸羁縻无事,惟迩来遍地萑苻,徒抱杞忧”,可见其时民乱已成社会动荡的主要表征。 作者简介:1. 曾国藩(1811~1872),初名子城,字伯涵,号涤生。湖南湘乡(今湘潭)人。中国近代政治家、战略家、理学家、文学家,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,“晚清四大名臣”之一。道光十八年(1838)进士。洋务运动时期曾主持创办安庆内军械所、江南制造总局。官至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、武英殿大学士,封一等毅勇侯,谥文正。有《曾文正公全集》。 2. 梁国琮[晚清],字俪裳,广东番禺(今广州)人。道光十七年(1837)广东乡试解元,十八年(1838)进士。历官翰林院编修、国史馆纂修。工书,尤擅行书,书宗赵体。道光年间与曾国藩过从颇密。曾氏尝为之作《挽梁俪裳太史太夫人》。名见《曾国藩家书》。 上款简介:1. 陈源兖(?~1854),字瞻孔,号岱云,湖南茶陵(今株洲)人。道光十八年(1838)进士,选翰林院庶吉士,改授编修,参与纂修国史。历官吉安知府、池州知府。咸丰三年(1853),太平军沿江东下,受命分守庐州,城破后自缢殉国。 2. 冯卓怀(1813~?),字树堂,号暨楼,湖南长沙人。道光十九年(1839)湖南乡试解元,曾任万县知县。与曾国藩关系极密,曾氏待之如手足。著有《既楼诗集》《书法论义》。

本拍卖会推荐拍品
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