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录号/艺术家:

俞开明《清风月夜》红酸枝木雕

图录号:49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俞开明《清风月夜》红酸枝木雕
图录号:
49
年代:
艺术家:
材质:
作品分类:
尺寸:
39×14.3×17.5cm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拍卖公司:
福建东南
拍卖会名称:
福建东南 2013春季艺术品拍卖会
专场名称:
当代工艺精品专场 成交额:RMB 374.10万 成交率:89.39%
拍卖时间:
2013年5月26日(星期日)
备注:
声 明:
款识:开明俞开明1954年生,福建福州市人。1976年进入福州第二脱胎漆器厂,1989年辞职转而学习木雕至今,其中涉及牙雕角雕。艺术特点侧重人体结构、造型表现与表情刻画。2000年木雕作品《探首一望》获第十二届福州雕刻艺术“珍品奖”大赛金杯奖,2001年木雕作品《戒尺在手,心里不愁》获中国工艺美术珍品博览会铜奖,2012年木雕作品《嵇康抚琴》获中国工艺美术“百花奖”金奖。
附:作者题签
喜怒间的艺术雕刻中的人生
——俞开明的创作之路
文/张晓琳
人生是门艺术,有人用文字书写,有人用笔墨耕耘,而对于艺术家而言,艺术创作则是表现生活理念的不二选择。木雕作为一项民间工艺,从战国时期简单的雕花刻纹技法,到如今百家争鸣,各种雕刻工艺融会贯通,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。在这一过程中,凝聚了数代艺术家毕生的心血,使得雕刻技法不断推陈出新,走向成熟。当今的木雕界,在发扬传统工艺的同时,艺术家们更加注重贴近生活、改良创新,福建木雕家俞开明,便是其中一位用木雕表现“人间欢喜”的艺术能手。
家学深厚师承一脉
俞开明出生在一个艺术世家,自祖辈始便有不少长者从事木雕行业。父亲俞运斌,50年代中期被评为福州市名艺人,80年代他别出心裁以黄杨木仿制“天然疤”新品种,后与雕刻机修工人一起改良了车坯刀和修光刀,为木雕行业的技术革新做出了卓越贡献。出乎所有人的预料,有这样的家学背景,俞开明最初却没有“子承父业”。但是不可否认,这些家学的熏陶对其艺术素养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1976年,俞开明被分配到脱胎漆器厂。那时候的象牙是热销货,象牙雕刻成了许多年轻艺人趋之若鹜的行当,漆器和木雕还属于待兴阶段。俞开明并没有随大流,而是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摸索,掌握了制作脱胎漆器的精髓,在1986年凭借漆画《四大美人》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创作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